1. 首页
  2. 协会动态

中矿协六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矿协六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矿协)第六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于4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矿协常务副会长雷平喜主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首先对中矿协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他指出,当前国内钢铁消费量在下降,出口量也在下降,钢铁行业已经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发展到现在的供大于求,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四大矿山企业的产能持续增长,海运费进一步降低,对铁矿石市场价格将产生很大影响。在供大于求的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矿山企业要做好“过冬”准备。他表示,2015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钢铁产业危机越来越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与中矿协一起共同做好工作,向政府反映诉求,争取政策支持,帮助优质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产业安全。希望中矿协进一步提高为行业企业服务能力,加强调研,搭建平台,强化对标挖潜,促进行业发展,为行业解困多做贡献。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邵安林会长所作的《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结构性改革,全力打好保生存求发展攻坚持久战》的工作报告,报告分析了2015年行业运行情况并总结回顾了“十二五”冶金矿山工作,明确提出了2016年行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协会重点工作安排。

过去的五年,冶金矿山面对市场急剧变化、价格大幅下行、成本刚性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日益严峻的生存发展环境,坚持实施找矿突破、集约高效、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全面治理,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铁矿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累计投入铁矿地质勘查经费80.9亿元,获得铁矿资源储量254.15亿吨;截止2015年底,全国保有查明铁矿资源储量859.59亿吨,净增加132.6亿吨,比2010年增长18.24%。二是新型矿山建设取得进展,矿山采选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6.9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22倍;建设和改造升级了一批大型、高效、绿色、数字化新型现代化矿山;五年累计生产铁矿石原矿68.1亿吨,是“十一五”期间的1.68倍。三是开发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铁矿采矿权数量减少840个,下降19.8%,大型矿山增加60家,中型矿山增加124家;突出资源、环境、区位和市场优势,产业向铁矿集聚区、中西部地区、大中型矿山集中,分别占2015年总产量的81%44%82%20家企业原矿产量超千万吨,合计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31.1%提高到43.7%。四是技术创新力度继续加大,17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3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及行业科学技术奖。五是绿色发展方式已现雏形,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区域矿山建矿模式、边开采边复垦边归还的用地模式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模式等得到推广,充填开采等绿色少废开采技术在多个矿区示范应用,低品位矿、尾矿、固体废弃物、矿山废水的经济合理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25%、安全处置和贮存率82.8%,废水循环利用率90%,铁精矿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综合利用产值较2010年增长53.9%,建成一批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绿色矿山。六是深化改革从严管理显成效,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大幅提升。七是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资源开发与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报告指出,当前冶金矿山行业经济低位徘徊,亏损企业和关停企业不断增加,保生存求发展渡难关将是长期的。铁矿石价格近期出现大幅波动,但国际市场低成本产能继续释放,市场供大于求形势没有改观,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将成为常态,行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是必然选择。要坚定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降成本、补短板”作为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2015年会费收支情况及2016年会费预算的报告,及关于调整、增补副会长的议案,调整部分理事、常务理事议案,及聘任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的议案,吸纳新会员议案。会议投票选举首钢矿业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黄佳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殿清两位同志为协会副会长。

会议还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安建、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伍德麦肯兹(北京)咨询有限公司铁矿石顾问邵钰涵作了专题报告,分析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解读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介绍了钢铁、铁矿石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