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矿业:抢抓发展机遇 力推绿色转型 绘就高质量发展靓丽底色
“十三五”以来,首钢矿业秉承“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统筹绿色低碳运输转型、生态恢复治理,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一、顶层设计,谋划产业定位,推动绿色变革
首钢矿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能超千万吨,市场覆盖京津冀鲁沪。创业成事,非朝夕之功。产业发展,是一场追“新”逐“绿”实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谋划转型。首钢矿业经过60多年生产,堆存超20亿吨废土石、尾矿砂,每年还新增4000多万吨。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如何对固废合理处置和开发利用,是首钢矿业实现持续经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受“两山”理论启发,恰逢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决心变“包袱”为“财富”,将废土石、尾矿砂加工成建材,探索工业固废产业化新路,既稳住当前生存基本盘,更谋求未来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抢抓机遇,顺应形势确立目标。分析内外部形势,认识到历史机遇:一是市场需求变化。仅环渤海区域建材年需求量就超2亿吨。二是环保管控变化。开山炸石、河道采砂等,已被限制或禁止。三是产业政策变化。北京市将在环京周边打造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同时看到自身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拥有巨大资源存量。二是运输优势。自有铁路217公里,产品可火运直达全国各地。三是土地优势。生产加工可不新增建设用地。四是成本优势。与建材矿山相比,生产流程短、加工成本低。机遇优势面前,进一步坚定信心,确立“发展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战略。
主动作为,稳扎稳打推动发展。方向指引行动,明确“利用固废资源生产优质砂石骨料,协同回收铁矿石资源”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同时,确立统筹推进运输物流产业,土地高效利用,打造绿色建材服务商蓝图目标。七年来,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形成建筑砂、建筑砟等12种主营产品。通过建材产线回收精矿粉,助力矿产主业缓解保供压力。形成一批自有技术,获首钢级以上成果奖和专利23项。依托建材产业,带动年铁路运量突破5000万吨。
二、示范引领,赋能产业发展,激活绿色经济
矿山行业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是由资源消耗体转化为资源循环体的重大变革。首钢矿业力求率先抓住抓好这个“变”,以“步步为赢”激活“发展全局”。
(一)加快产线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布局多条产线,显现规模效益。2016年以来,一边升级原有主流程附属产线,一边建设独立产线。7条建材产线,产能已达到14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水厂磁铁矿石加工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届时产能规模将超2000万吨。
打造绿色产线,累积关键技术。瞄准高效率、低能耗,自主开发、国内首创尾矿一体化处置全流程技术,实现选矿环节废弃物零排放,年创效5000多万元,为国内矿山苦于新建或扩建尾矿库,带来新解决方案。探索《大型矿山排土场废石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等行业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智能产线,引领行业发展。一是“现场无人化”。开发自动监翻、自助装车系统,现场不设操控岗位。二是“操控集约化”。搭建“工控一张图”,一个产线一个指挥中心集中操控;实现“一键分段经济启停”。三是“管理智慧化”。搭建“管理一张图”,实时自动分析产线生产、设备、质量、消耗、销售、成本等情况,支撑精益管控和极低成本运行。
(二)健全管控体系,提升产业管理水平
对标健全管控体系。“像重视矿产主业一样重视新产业”,对标精矿粉生产,从零开始,建立健全责任、指标、绩效、评价等管控体系;对标主流程生产,建立66项技术经济指标;对标行业市场,构建高效营销体系;对标自我提升,深化预算体系,实现产值效益最大化。
精细产品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市场“敲门砖”。筹建建材检验化验室,获得国家认可委认证。建材产品质量不断升级,荣获全国砂石骨料大赛一等奖。但是,“赛场”不等于“市场”,2021年以来,面对偶发产品质量“投诉单”,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坚持眼睛向内,推行“一贯到底”精细管理模式,建材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近年来,有370余名职工转岗到资源综合利用岗位。一是培育专精人才打基础。选拔人才到新产业岗位锻炼成长。如,物资公司郭彪,从政工专业转岗到建材销售行业,已历练成长为“首钢担当之星”。二是培育创新团队攻难关。涌现11项职工创新成果获省市级奖励。三是培育岗位能手助提效。开展“劳动竞赛”,职工唐发方总结火运装车“最佳操作法”,经推广建材直发率提高75%。
(三)高效精准营销,树立首钢建材品牌
深耕产品市场。2018年,发挥自有铁路优势,抢占建材火运先机。目前,火运销售形成6区15站布局,销量翻了72倍。2019年,尝试进军海运市场,目前已销售29船、70.6万吨,辐射到上海港、江阴港、连云港等区域,市场半径拓展到1000公里以上,形成以火运为主、汽运补充、海运逐步打开的销售局面。
留住优质客户。践行“合作共赢”营销理念,与金隅集团、中联集团、北控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行“制造+服务”营销理念,以市场终端反馈指导产线升级,形成适销对路拳头产品。每月销售人员、每季度厂矿长、每半年公司领导带队走访客户,提升客户粘性。今年7月底,经一年多持续跟踪,取得与央企中建西部建设公司合作,成功打开天津南市场。
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入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市混凝土协会,成为中矿协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按照“五绿标准”,创建获评“北京市建筑砂石绿色基地”“中国砂石行业大型绿色砂石基地”。今年初,首钢建材支援方舱医院建设,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展现了首钢的国企担当。
三、协同发力,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绿色升级
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首钢矿业注重延伸绿色产业链,构建产业共融、资源共享、生态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助力绿色物流发展。抓住绿色建材大规模外销契机,发挥自有铁路优势,推动运输物流产业发展。一是以提速为目标“挖潜力”。开展提速削坡大会战,水厂区域运行速度提升42.9%。二是以提量为目标“拓市场”。2018年至2021年,建材火运销量从年30列增长到年2227列,目前达到日发运12列水平。三是以提质为目标“打基础”。推进智能运输平台建设、区域电气化改造,助力绿色运输。开展“百厘物流”工程,吨公里成本降低24.9%。
统筹生态恢复治理。通过综合利用消纳固废资源、腾让土地,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一是大力恢复生态,水厂铁矿发扬塞罕坝精神,每年从3月至10月,持续复垦绿化,呵护绿色“幼苗”扎根矿山。水厂铁矿获评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杏山铁矿入选河北省绿色矿山储备库。二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裴庄区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引进种植巨菌草,“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亲临矿山考察指导。三是导入新兴产业,推进光伏发电项目,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几点体会
履行社会责任扛起“硬担当”。国有矿山企业必须扛起绿色发展使命,实现社会责任与发展责任同频共振。
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新思路”。探索用“砂山石山”换“金山银山”、铺就“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新路径,来自思想解放的活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忧”可变“优”。
把握机遇勇敢迈出“第一步”。首钢人骨子里有“敢为天下先”的基因和魄力。几年来,矿业公司无路闯新路,赢得了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协同借力形成发展“粘合剂”。发展绿色新产业,是借势成事的有机融合。对内,与其他产业互为支撑。对外,是京津冀协同、企业强强合作、地企绿色同行结果。
依靠职工凝聚干事创业“向心力”。转型新产业,就是靠干部职工一仗接着一仗打,才有“日拱一卒”的进步。干事创业必须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来源:首矿网微平台)